專業室內環境檢測項目: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另發),普查的污染物要點為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廢水:廢水流量、pH、化學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總鉻(或六價鉻)、氰化物、總磷;廢氣:廢氣流量、煙塵、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對各類污染源,上述污染物在其對應的國家行業排放標準中有規定的,或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相應的控制項目指明規定了工藝過程和行業的,進行專業室內環境檢測;未明確規定的,根據污染源特點和排污情況從上述項目中確定需監測的污染因子。
專業室內環境檢測前,清潔雙手戴上家用橡膠手套/一次性乳膠手套和口罩,準備好1:100的84消毒液稀釋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針對不同消毒對象,應按照要求使用濃度、作用時間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以確保消毒效果。2、專業室內環境檢測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佩戴口罩和手套等,為防止噴濺也可佩戴防護眼鏡,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
專業室內環境檢測的要求可大致概括為五個方面。(1)代表性:采樣時間、采樣地點及采樣方法等需要符合有關規定,使采集的樣品能夠反映整體的真實情況。(2)完整性:主要強調檢測計劃的實施應當完整,即需要按計劃保證采樣數量和測定數據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3)可比性:要求實驗室之間或同一實驗室對同一樣品的測定結果相互可比(4)準確性:測定值與真實值的符合標準。面對室內環境檢測公司、單位越來越多,水平也良莠不齊的現狀,消費者只需掌握一些基本原則,還是能夠在眾多檢測隊伍中篩選出“正規軍”的。
專業室內環境檢測是指人群經常聚集、供公眾使用或服務于人民大眾的活動場所,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反應一個國家、民族物質條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根據國務院1987年4月1日發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能依法進行衛生監督的專業室內環境檢測。它們有共同的衛生學特點:人口相對集中,相互接觸頻繁,流動性大;設備物品供公眾重復使用,易污染;健康與非健康個體混雜,易造成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傳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