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安全問題一直是關乎民生安全的頭等大事,除了水源地保護、輸水管道改造等基礎建設配合以外,還需要相關法規對飲用水安全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在今年4月1日當天,新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22)正式開始實施。
加強感官標準
新版的飲用水標準令人期待的一點是新增了對于2-甲基異莰醇、土臭素的指標要求。兩種化學物質是飲用水中“土腥味”的來源,針對其做出限量要求,可以較好地滿足居民對于飲用水的感官要求。
2-甲基異莰醇屬于環醇類物質,在飲用水中主要來源于藍藻等微生物經過新陳代謝后產生,在水中含量超過6.3ng/L時,就能明顯感受到土臭味;同樣的土臭素也是水中微生物代謝過程產生,其含量超過10ng/L是可致飲用水產生土腥味,兩種物質超標存在都嚴重影響了水體感官,造成飲用水臭味超標,因此新標準對于兩者做出限制要求,都不得超過0.00001mg/L。
消毒副產物檢測更加嚴格
現在居民用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而較廣泛采用的氯化消毒往往會產生一些微量的消毒副產物。經過長時間的實際檢測,本次新標準將集中檢出率較高的氯化消毒副產物如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等 7 項指標從原先的“非常規指標”調整進入 “常規指標”。這意味著未來將加強對于飲用水中消毒副產物相關指標的檢測,對于檢測技術的要求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對氯化消毒的技術難度,對于飲用水的健康有更多的保障。
新標準更適合當下水質問題?
本次新標準的還增加了對高氯酸鹽和乙草胺的指標要求,同時刪除了對耐熱大腸桿菌、三氯乙醛、氯化氰(以CN-計)、六六六(總量)等13項指標。這是根據我國目前水質污染情況而確定的。
增加了對高氯酸鹽和乙草胺的檢測是針對目前工業農業污水中經常會出現的污染物質。高氯酸鹽主要來源于煙火、軍工、染料、紡織、冶煉等行業,其在進入人體后,對甲狀腺功能有較強的干擾作用,影響人體發育,尤其對孕婦及其胎兒和新生兒的健康威脅更大;乙草胺則是目前我國使用量較大較為廣泛的除草劑之一,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經濟類作物,具有明顯的環境激素效應,能夠造成動物和人的蛋白質、DNA損傷。因此新標準中將高氯酸鹽較大含量限制在0.07mg/L。,將乙草胺較大含量限制在0.02mg/L。
而被刪除的指標各項指標原因,首先是近年來我國飲用水監測、檢測中沒有檢出沒有超標,同時污染來源的化學物質已經在一段時間內被禁止生產、使用。而且也有一些指標有了更好的指代性指標去替代。例如在判斷飲用水是否受到糞便污染時,通常使用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來判斷,以前由于技術手段,檢測能力有限只能對于耐熱大腸菌群做出準確判斷,而現在可以對大腸埃希氏菌進行檢測,同時大腸埃希氏菌比耐熱大腸菌群更具有衛生學指向性,因此就將耐熱大腸菌群進行了替換。
保障飲用水安全是保障居民生活品質極其重要的一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生產廢棄物做到合規排放,將企業生產活動對于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較小,保護好水資源,不給每一滴可能會喝到的水留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