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潔凈手術室檢測數據真實可靠、流程順利推進,需從環境、設備、文件等多維度開展準備工作,具體如下:
一、環境籌備
深度清潔消毒:檢測前 24 小時內,對手術室墻面、地面、設備表面等進行全方位清潔與消毒,消除殘留污染物對檢測結果的干擾。
靜態環境營造:提前 12 小時停止手術室使用,確保檢測期間無人員活動、設備運行,維持環境靜態穩定。
溫濕度調控:預先啟動空調凈化系統,將室內溫度穩定控制在 22-25℃,濕度調節至 40-60% 的標準區間。
二、設備與系統調試
凈化系統預啟動:層流凈化系統需提前預熱運行,百級手術室至少運行 15 分鐘,萬級手術室不少于 30 分鐘,并確認系統運行平穩,無異常噪音或故障。
儀器校準核查:全面檢查塵埃粒子計數器、風速儀、壓差計等檢測設備,確保其已校準且處于有效期內。
非必要設備管理:關閉臨時增設的電刀、麻醉機等設備,防止氣流擾動或粒子計數偏差。
三、文件與人員管理
技術資料準備:備齊手術室平面圖、凈化系統設計參數、過往檢測報告等技術文件,便于檢測工作開展。
人員規范要求:檢測人員須規范穿戴潔凈服,嚴控檢測期間人員進出(原則上不超過 2 人),降低污染風險。
檢測方案確認:與檢測單位共同明確檢測項目(涵蓋懸浮粒子、沉降菌、風速、壓差、噪聲等),并依據 GB 50333 或 ISO 14644 標準確定采樣點布局。
四、關鍵項目預檢
壓差預檢測:提前檢查手術室與相鄰區域壓差,確保符合≥5Pa 的標準要求。
風速與換氣核查:使用風速儀初步檢測送風口風速,如 Ⅰ 級手術室需達到≥0.25m/s 的標準。
密封性排查:全面檢查門窗、天花板及高效過濾器,杜絕泄漏隱患。
五、其他保障措施
基礎條件保障:確保檢測區域照明充足,預留適配檢測儀器的電源插座。
安全警示設置:在手術室外醒目位置設置提示牌,防止無關人員誤入檢測區域。
應急預案準備:提前規劃高效過濾器失效等突發情況的應對方案,聯系專業維修團隊待命。
標準依據:檢測工作嚴格遵循 GB 50333-2013《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并參考 ISO 14644 國際潔凈室標準。檢測完成后需妥善保存記錄,針對不合格項及時整改并安排復測,確保手術室潔凈狀態持續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