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醫院手術室潔凈標準的達成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判斷手術室是否達到潔凈標準呢?
首先,手術室應該是具備標準潔凈、消毒條件、空氣流通和潔凈空氣等一系列技術性的指標和要求的干凈空間,其潔凈度標準可以根據不同手術的等級來劃分。
手術室潔凈指標的劃分
按照手術室潔凈度等級的不同,潔凈指標和要求也不一樣。目前國內采用的是以五級潔凈度劃分制為主:
一級:僅適用于器械物品清潔和消毒,不適用于手術室;
二級:適用于普通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頜面外科等手術;
三級:適用于中等外科、神經外科、心臟血管外科等手術;
四級:適用于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心肺復蘇、ICU等需高水平潔凈度保障的手術室;
五級:適用于超嚴格潔凈要求的手術,如器官移植、細胞制品、基因治療等手術。
手術室達到五級潔凈度非常困難,所以大部分手術室都無法達到五級水平,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的手術室潔凈度都以三級為主。
手術室潔凈度的評價標準
手術室潔凈度的判斷,主要有三種方法:
1. 目測法
目測法即醫護人員通過肉眼觀察手術室內是否有異物,如灰塵、毛發、污物等,或者墻、天花板是否有開裂、脫落等缺陷。通過目測法得出的結論不夠科學,距離實際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因此目前已不再采用。
2. 交聯數統計法
交聯數統計法是指放置杠桿器,對手術室內殘留的顆粒數等進行檢測,并據此進行統計分析。它主要依靠儀器設備,數據比較準確,可以得到一些數字化的數據。
3. 靜電感應法
靜電感應法是指通過電子顯微分析技術,測定污染顆粒的大小、形狀、化學成分等參數,從而準確判斷手術室內部的潔凈度。這種方法更為科學、準確,但需要專業的工具和操作技能,難度相對較大。
手術室潔凈度的保障措施
為了保證手術室達到潔凈標準,醫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掌握衛生標準操作規程和術前準備工作。對不同級別的手術室,要掌握不同的消毒方法,選用不同消毒劑,注重手術室的物品和設備的徹底消毒。
2. 關注手術室的環境和裝修,保證無滲漏,無裂縫。如墻面、地面要采用性能穩定的材料、開敞有利于散熱通風的內外窗等。室內溫濕度要合適,空氣流通要良好。
3. 控制人員出入手術室,保證無非手術需要的人員進入,并嚴格按要求清洗換裝。
4. 使用專業清洗設備,潔凈設備的消毒、清理等工作中必須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護措施,防止細菌和病毒的侵入。
5. 實行嚴格的手術后消毒措施,對手術廢棄物及時清理處理。
總之,手術室的潔凈標準是醫院安全、可靠運作的基礎,醫務人員要加強規章制度的執行,增強對潔凈環境的認識和意識,加強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完善與提高,才能讓患者放心地接受手術治療。